试运行期间免费开放,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来了!
试运行期间免费开放,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来了!
试运行期间免费开放,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来了!
河南省(hénánshěng)首家重点(zhòngdiǎn)新闻网站,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。联系电话:4006371669
公众号(hào)
“星空下(xià)的村落”搬新家啦!
大河村(dàhécūn)遗址博物馆新馆
郑州黄河(huánghé)岸边褪去醉美金色
往南一直到(dào)中州大道与连霍高速
沉睡几千年的大河村遗址焕发(huànfā)新生
沉浸式体验先民(xiānmín)生活场景
站在与(yǔ)地平面齐平交融的(de)下沉式(shì)屋顶草坪上,脚下是五千年前的文明遗存,眼前(yǎnqián)是水幕庭院飞泻的瀑布,周围与遗址公园地面融为一体,郑州的现代天际线在远方若隐若现——这座半埋地下的文化宝库,仿佛看到了几千年的日月星辰。
作为河南(hénán)郑州首座富有地域特色的史前文化专题博物馆,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全面系统集中(jízhōng)展示仰韶文化的研究平台。
大河村遗址(yízhǐ)博物馆新馆坐落于郑州市东北部,博物馆展陈面积达7292平方米,以“大河汤汤”为叙事主体,设计五大篇章,从(cóng)世界大河文明(wénmíng)的宏观视野切入,逐步聚焦到中国(zhōngguó)大河文明,再深入展现仰韶文化(yǎngsháowénhuà)的全貌及大河村遗址的丰富内涵,系统陈列1600余件(yújiàn)(套)精品文物,全方位勾勒出距今7000-5000多年前的绚烂文明图景。
《仰韶文化:华夏文明的奠基者》部分(bùfèn),全面展示仰韶文化从起源到早、中、晚各时期的聚落形态、典型遗址、墓葬形式及出土彩陶的特征,带领观众(guānzhòng)了解当时的社会分工、阶级形成过程,揭开(jiēkāi)仰韶时代生死观(shēngsǐguān)和社会结构的神秘面纱,领略先民的艺术成就与精神信仰。
其中,大型沉浸式数字化展示项目《仰韶印象》让(ràng)人眼前一亮,它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仰韶时期(shíqī)的生存环境、农业、畜牧业(xùmùyè)、手工业、筑房技术等场景,让观众(guānzhòng)仿佛化身仰韶先民,走进那个充满生机与文明曙光的远古世界。
回归大河村遗址(yízhǐ)部分,整个展陈以八大维度构建起大河村遗址立体叙事空间(kōngjiān)。分别介绍了大河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、地层堆积、优越的人居环境、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、聚落的演进(yǎnjìn)、彩陶之美、墓葬、文化的交流融合。深入挖掘大河村遗址的独特价值,全方位展现先民的智慧、审美与社会风貌,让观众穿越时空,与历史对话,告诉(gàosù)来者(láizhě)为何说大河村遗址是“仰韶文化的标杆(biāogān)”。
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负责人胡继忠曾言:“就出土文物(chūtǔwénwù)而言(éryán),大河村遗址最为典型、最具特色的出土遗物当数彩陶(cǎitáo)。”在新馆中,两件彩陶珍品尤为夺目。
“彩陶双连壶(shuāngliánhú)昨天刚回来。”胡继忠指着占据C位的标志性文物说,“它是大河村遗址1972年第一次发掘时出土的,历经50多年,在此次博物馆新馆试运营时从展出地河南博物院回到出土地(tǔdì),它也见证了大河村遗址考古(kǎogǔ)、研究一路走来(zǒulái)的成果。”
彩陶双连壶高20厘米,红陶黑彩,两壶腹部相连处有一圆孔相通。其造型独特,线条流畅,堪称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的(de)瑰宝。研究(yánjiū)表明,它并非日常用具,而是氏族结盟(jiéméng)或重大庆典时首领对饮(duìyǐn)的礼仪酒器,象征和平与友好。如今,这件双连壶已成为郑州的文化(wénhuà)符号,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。
白衣彩陶盆则展现了更惊人的秘密。这件口径达(dá)46厘米的陶盆通体施白色陶衣,绘有精美的太阳图案。但最令学者震惊的是(shì)盆身上(shēnshàng)的修补痕迹——裂缝两侧排列着整齐的小孔,显然是用类似金属材料的“锔(jū)钉”进行过修复。
这一发现改写了中国工艺史:将锔补工艺的出现时间从宋代(sòngdài)(见于《清明上河图》)向前推进了4000年!说明5000年前(niánqián)的先民已如此(rúcǐ)珍视这件器物,不惜用高超技术将其修复保存。
在展出仰韶文化时期代表性(dàibiǎoxìng)器物白衣彩陶盆实物的展厅,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用技术手段高清还原(huányuán)它的纹饰、颜色、质感,真正(zhēnzhèng)让文物“活起来”。
同时,还首次(shǒucì)展出了最新发现(fāxiàn)的白衣彩陶罐,形象展示了白衣彩陶的明亮和艳丽美感。
在数字化运用方面,用三维视觉展示系统,集中演绎(yǎnyì)仰韶文化(yǎngsháowénhuà)时期不同地域发现的(de)典型彩陶器,如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、庙底沟类型鸟纹花瓣(huābàn)纹彩陶以及大河村遗址具有代表性的星象纹彩陶等,演绎解读其(qí)纹饰内涵,实现科技与文物的跨界结合,让经历数几千年风雨洗礼的文物“活起来”。
水幕庭院与史前农耕技术(jìshù)
新馆设计处处体现古今对话。南入口(rùkǒu)的水幕庭院以现代手法演绎“黄河之水天上来(lái)”的意境。综合体验区则复原了制陶、狩猎等场景(chǎngjǐng),让史前生活变得可触可感。
“孩子们最喜欢考古探坑区,在(zài)这里,他们能当小小考古学家,亲手‘发掘’仿制文物。”公园(gōngyuán)管理人员指着正在建设的模拟考古区说。
走出博物馆(bówùguǎn),遗址本身就是个“时空穿越机”。原始生态修复区(qū)河道蜿蜒,种植着130多种仰韶时期就存在(cúnzài)的植物。在原始农耕区,未来游客可体验种植小米、水稻等作物。
“最难的是在(zài)遗址旁施工。”中建一局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项目总工程师张建林回忆,“我们像做外科手术般精细,每向下挖一米(yīmǐ)都(dōu)伴随着考古监护。”
附近的王马庄村村民见证了变化:“2021年这里还是(háishì)一片黄土,现在成了文化公园。周末带孩子来,既能玩又能学历史(lìshǐ)。”
可以想象开放后的(de)场景,夕阳西下,公园里的游客流连忘返。孩子们在模拟考古区兴奋地“发掘”陶片,情侣在水幕庭院前拍照打卡。博物馆的灯光渐次亮(liàng)起,映照着展柜中那件绘有星纹的陶盆——五千年前仰望(yǎngwàng)的同一片星空(xīngkōng),此刻正笼罩着郑州。
6月14日,当新馆(xīnguǎn)正式开放,郑州市民(shìmín)将拥有一个“穿越时空”的新去处。
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(xīnguǎn)将于2025年6月14日正式开放试运行。试运行期间,馆方特别期待公众的(de)反馈建议:“无论是展陈设计的细节优化,还是服务流程的便捷建议,亦或是文化(wénhuà)活动的创意灵感,都将成为我们优化服务的重要(zhòngyào)指引。”
???? 地址:中州大道与(yǔ)连霍高速交叉口向南500米路东
⏰开放(kāifàng)时间:每周二至周日(zhōurì)9:00-17:00(16:30停止入馆),周一闭馆。
???? 试运行期间免费(miǎnfèi)开放
来源:大河网 记者 莫韶华 刘晓明(liúxiǎomíng) 版权归属原作者(yuánzuòzhě)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责编:何心悦 审核(shěnhé):娄恒

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